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掌权人 > 第2485章 大型水利

第2485章 大型水利(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对于俞晨杰一席话,詹小天给予力挺,并介绍据自己了解的数据:俞晨杰之后主持工作的那个边境小县城,在其任职期间涉外贸易翻了令人瞠目的九倍;原来整个县城交通环境甚至比不上沿海发达省份中心村,如今主干道双向十车道气派宏大;冬季旅游村建设如火箭般速度,短短两年投资额和建成数量超过之前六年总和,游客人数、消费额及周边产业都连年翻番,发展势头喜人。

听到这里包括于煜、宋楠在内都发出由衷的赞叹。

京都家族新生代子弟并没有前两代人的历史包袱,也不太看重门阀派系之争,而推崇有能力有本事的人。

吴晓台也没瞒大家,似醉非醉提议于煜、宋楠、楼遥等子弟跟他联手干一票大买卖,为华丽转身正界奠定基础,即十年前就提上京都发改委日程却被各种因素所扰至今都没能启动的——

韩汀江水利枢纽工程。

于煜宋楠异口同声道:“战略安全局肯定知道内情!”

谈戎又道:“两三年前苏阿姨曾利用会议间隙找过俞晓宇,他也说‘不必担心’,同样点到为止。既然不同渠道透露同样意思,我想真的不必担心。”

联想起上次方晟子女大团聚那晚,白钰表达相似含意——爸爸正奋战在与影子组织殊死搏斗的第一线,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所以安全无忧!现在看来恐怕消息也来源于俞晓宇。

之后也没深聊,因为职业习惯谈戎并非健谈之人,吴晓台约莫时间差不多又把兄弟俩叫到烧烤台喝酒。

京都家族子弟圈子内部说话都直来直去没啥顾忌,毕竟彼此知根知底且都清楚家族在体制里的地位和影响力,纵使这会儿抨击高层、针砭时弊并传出去都没啥好怕的。

俞晨杰非想象中沉默寡言、深沉内敛的性格,相反很喜欢滔滔不绝论证自己的观点;酒量也与文弱形象截然相反,端着硕大的啤酒杯与吴晓台、詹晓天各搞一个,边吃烤肉边与身边子弟们嘻嘻哈哈推杯换盏。

俞晨杰思路积极而主动,想在东三省挑选个相对封闭保守的城市进行颠覆性改造加改革,打造成为第二个“小江南”。他也觉得东北要走出低谷具备全方位竞争力,不能一味模仿沿海发达省份搞轻工业和出口加工贸易,而要依托原有重工业基础狠抓钢铁、机械、锻造、精密机床等国之重器,否则放弃自己优势跟人家在不擅长的领域比拚,怎能抢到领跑位置?

俞晨杰还说东北迟迟走不出传统思维模式的关键在于对体制的依赖,哪怕眼睁睁看到身边那么多人下岗还是执着于体制,永远紧抱公务员和国企大腿。因此东北才需要最大限度精简机构、压缩编制、打破铁饭碗,把所有人全部推入市场,再由市场择优录取大浪淘沙。第一步肯定很残酷,但能够让更多人特别真正的人才出人投地,而非在低层次水平线下内卷化,导致死水一潭。

俞晨杰甚至认为东北全面革新的模式下,要把不产生效益的、监督监管等机构砍到最小化,正府只保留三块职能即立项、审批、督查,顶多十个局足矣;党委那边纪检单独设立,其它如宣传、正法、组织、**等成立大局,外界不是认为公务员好吗?一个人干五个人的活儿还不准拖延出错,收入按社会平均工资一点二系数发放,爱来不来!

俞晨杰还说一直以来京都对振兴东北始终在“给钱”和“给正策”之间徘徊,其实都不管用!东北人实诚,整不了那些虚的,要给就给项目,让老工业基地机器转起来、工人们忙碌起来、企业有点起色,老百姓才会越来越有信心。很可能很多项目特别前期都不赚钱,效率也比不上沿海发达省份,但起码国家投入发挥了作用,而非给钱给正策结果让个别人钻空子,让极少数人腰包鼓起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