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风暴 > 七一零、再回首处天地新(二)

七一零、再回首处天地新(二)(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初曾有人意图寄望于下一代,俞国振如今已经确认其子俞襄为太子,过两日便是俞襄大婚之时,待俞襄再有子嗣,三代传承之势便成了。………”

众人又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冯澄世双眉微微挑起,轻轻拍了一下桌子:“诸位,听我说完!”

众人这才想到,他们不是在这里来夸赞俞国振的,而是来窗量如何对付俞国振。

“俞国振对俞襄寄予厚望也一直是按着继承人来培养俞襄的,大伙都知道,俞襄在军中呆了足足四年,因与罗刹人的战功,升至团长之职,然后退役进入金州造船厂,担任了三年管事助理之职,又转入青岛口市政署,任市政署规划…司司事一职在任了三年司事后,如今调至浙江省,任省总督府工程局咨事……”

俞襄的经历,应该算是丰富的,事实上不只是俞襄,俞国振的子女,多数都有比较丰富的就职经验而且只要身体健康的男子,就必须入军中服役。这一点,让郑森甚是佩服,他如今也是子女俱全,换作他却不愿意让自己孩子去吃这种苦。

华夏的百姓要求真不高,朝廷不再纳税,便是服徭役也是在本乡本土,官府还要管饭钱,这种情形下哪个还会起事造反?前朝?那个赋税征到几十年后的大明?早就该完蛋了!

华夏毕竟是个农业国,即使俞国振大力推动工业化,这十来年的时间,也只不过让华夏人口中的百分十五左右变成了纯工业人口。俞国振的规划是每年新增百分之一的工业人口,这样到三十年后,华夏就彻底完成工业化。但至少在现在,只要农民还稳着,那天下就会太平,俞国振就有充足的兵源。

冯澄世说到这,有些感慨地叹了口气,然后接着道:“而且俞国振此人最重制度,华夏朝的朝政运转,国家管理,都已经形成了制度,便是俞国振死了,在短时间内也无人敢挑战这一制度,甚至换了不是姓俞的坐天下,仍然不会改变。若说这世上有谁能令华夏朝制度崩溃,毫无疑问,便是俞国振本人!”

此语说出后,有人哂笑了声:“俞国振一手建起这套制度,如何会自己将之崩溃?”

“正是,正是!”

“若是俞襄出了什么意外,那么俞国振必然怒发冲冠激怒他,让他倒行逆施,乃是我们的唯一机会。”

“安静!”冯澄世哼了一声,众人静了下来,他又继续道:“正常情形下,俞国振自然不会如此,可是非正常情形下呢?前日的报纸,你们看了没有?”

“什么?”

“马士英、黄宗羲自欧罗巴归国,华夏在欧罗巴组织反英吉利同盟,已经达成了协议,肢解英吉利。”冯澄世说到这里,冷笑了一声:“托俞国振的福,如今咱们对欧罗巴诸国都很熟悉了!”

报纸上报道的除了一般消息外,还有华夏与法兰西、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达成的条件。在肢解英吉利之后,华夏以爱尔兰换取葡萄牙人的休达港,并在这座非洲最北扼地中海出口的港口建造一座军港,这样华夏西海舰队就不须借泊在里斯本。同时,未来护国主治下的英格兰,将伦敦之西的牛津割与华夏,作为破坏孔子书院、杀害华夏学者的赔偿,同时,华夏军舰有泰吾士河的自由通行权,伦敦不设炮台,其海上安全由华夏西海舰队与英格兰王家舰队共司保护。

“这个消息又怎么样,涨了俞国振声势罢了。”有人叹息道:“俞国振开疆拓土,声望更盛,想要动摇其统治,更不可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