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风暴 > 四零九、皎皎明月耀荆楚(一)

四零九、皎皎明月耀荆楚(一)(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已经有看到最差消息觉悟的崇祯,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手中的这份奏报。他甚至很失态地揉了揉眼,发觉自己看到的确实是真的。

“陛下?”

杨嗣昌心中对于奏报也很好奇,这份奏报里的内容,关系重大,他瞄了一眼曹化淳,曹化淳却是面无表情()。

“大捷大捷,送来的是大捷,列祖列宗保佑,献贼之外最为狡猾猖狂的贼酋‘曹操’罗汝才被生擒了,正在运往京城途中!”崇祯将那奏折推给杨嗣昌。

杨嗣昌愣了愣,才接过奏折。他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他是知道熊文灿的,熊文灿一味只知招抚,与他的战略布署其实并不相合,只因为崇祯有意简拔之,所以杨嗣昌才会力挺。而熊文灿就任总理军务以来,表现也确实显得无能,除了追着张献忠屁股后面贴布告,要求流寇接受招抚之外,军略上几乎毫无所成。

不过,杨嗣昌是极会揣摩崇祯意思的,虽然他也嫉妒俞国振又立下的功劳,却回避这个问题,并未攻击俞国振。而是巧妙地转移话题:“陛下圣明,南海伯对陛下的忠心自是没有话说的……此次欲增兵加饷,听闻南海伯献入内库十万两,当真是为陛下分忧。臣不敢说朝野再无南海伯这般名将,却敢说再无南海伯一般精通陶朱之道者。南海伯白手起家,至此有百万身家,端的是经营有方。”

崇祯没有听出这背后隐含的深意,他顿了顿,冷笑道:“是南海伯较旁人要忠心……朝中诸公,家中明里暗里与海商勾连的,难道朕真的一无所知么?一个个说朕征些税是与民争利,其实是怕朕与之争利罢了()!”

俞国振献上的十万两银子,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获取新襄在整个大明全境的贸易权。若无这十万两银子,大明的官吏们便会想方设法给新襄货物制造麻烦,好获取其专利权,比如说,让新襄只能将这些“会安货”低价卖给他们指定的包商,再由包商高价卖给大明百姓,这个过程中,利润全部被包商和其背后的官员们所赚去,俞国振这个生产者赚不到钱,大明朝廷收不到税,而崇祯对此还不能插话,因为一插话就是“与民争利”的大帽子。

现在不同,俞国振很明确地说是他经营会安海货所得的税收,既是税收,那么崇祯就可以堂皇介入,谁胆敢阻挠会安海货的销售,也就意味着和崇祯的钱袋子过意不去——这可不是与民争利,而是与皇帝争利,一般的官员就得三思而后行了。

见崇祯并没有因为俞国振的富有而生出别心,杨嗣昌正欲再度转移话题。突然间,外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不一会儿,曹化淳肥胖的身躯又出现在御房门口。

杨嗣昌已经在琢磨着,只要让他再撑个一年半载就想法子将熊文灿换掉了,可现在,他却拿出了一份大捷的奏报!

打开奏报一看,大致便是说,在熊文灿的指挥之下,湖广巡抚方孔炤督兵于公`安城以北虎渡河畔,同渡江的献贼激战,大破献贼,擒获贼酋“曹操”罗汝才,如今正送往京师。但在奏折末尾,却又有小小一段:献贼猖獗,虽然获此大捷,官兵损失亦重,求兵部再拨兵派饷。

看到这里,杨嗣昌便知道这奏报中有不尽实之处:既然是大捷,特别是擒获了罗汝才,怎么还会损失惨重?

“怎么了?”崇祯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事,叹了口气:“杨卿不是旁人,但说无妨。”

“湖广急奏!”曹化淳的神情有些怪:“献贼渡江了!”

“拿来!”

如今流寇中,就以张献忠最为猖獗,他的消息,也是崇祯一直关注的焦点。他留下杨嗣昌应对,便是为此。

送上来的……竟然是一份捷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