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风暴 > 四九五、好风借力上青云(三)

四九五、好风借力上青云(三)(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旁边的茅元仪第一个念头,就是这种船在军事上的用途,若用蒸汽船造成军舰,无论顺风逆风,皆可以出击攻敌,抢占风向,便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

再往深处想,龙门船坊早就在试验装甲铁船,也就是给船装上钢板,以此防备敌军的火炮与火攻,但是试验的结果让人相当不满意,要达到足够的防护,钢板就不能太薄,而加装钢板之后的船笨重不堪,速度极慢。可是蒸汽船上,只要蒸汽的动力能做得更大,必要时将几台蒸汽机放在一起联动,就能驱动它了。

紧接着,茅元仪又想到,如今新襄造的大船,最大者已经近两千吨,钢架龙骨的结构使之更为坚实,但同样太过依赖于风力。若是转用蒸汽机为动力。那么便能运送更多的人口与物资!

这对于将新襄体系下的诸地都统合于一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献策则在旁喃喃地说了一声:“万世基业成矣!”

“那是,那是,官人怕是不知。船造成的初几天,宋先生可是整日都睡在船上,片刻也不愿意离开。”蒋佑中也笑了起来:“倒是让宋家婶子起了疑心,在横波社那边到处抓狐狸精。”

众人都大笑起来,宋应星也不着恼,事实上。蒋佑中虽然年轻,可是在机械、化学等方面的成就,已经让宋应星倍感压力,在某些领域甚至自愧不如。他们二人,也是俞国振治下进行实学科研的两大巨头,相互之间,惺惺相惜,早就结成了忘年之交。

众人嬉笑之间,那边的船上烟囱开始吐出黑烟,俞国振看着这黑烟,精神猛然一振。

这黑烟对于新襄的人来说不陌生,因为如今冶金工坊、船坊等等诸多工坊,都开始采用蒸汽动力取代不稳定的水动力,蒸汽机烧煤会出烟,这是常识。俞国振并非不注意环境保护,在昌化建码头,他就再三强调不得随意砍伐周围山上的树木,防止水土流失,但是他也知道,发展过程之中,不出现任何污染是不可能的。他虽然没有让紫禁城也冒黑烟的豪气,却也不会被所谓的环境保护裹住成为小脚女人。

大约过了三分钟,那船缓缓动了起来。

他一直有些担忧,新襄体系完全靠海运维系,而从最南的新杭,到最北的耽罗,乘船即使顺风顺水,也需要近两个月的时间。这对于一个政权的统治是极不利的。以宋献策对历史的认知,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快马奔跑在一个月内能到的地方。就是其有效统治的极限。因为超过一个月的地方,中央对其的掌控力就会极大削弱,容易滋生各种割据势力。

而蒸汽船的诞生。就意味着以新襄或者会安为中心,无论是北上去耽罗,还是南下至新杭,都在一个月的航行距离内,也就在政权的有效控制之内!

俞国振并不惊讶,但是茅元仪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形,在轰鸣的机器声中,一艘船缓缓移动,既看不到帆,也看不到桨,更看不到撑的长篙。茅元仪瞪大了眼睛,虽然早就知道新襄的实学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但能到这一步,还是让他震惊。

船还有些笨拙,转向时也有些吃力,不过这可能是因为船上的舵手刚刚接触这种船,束手束脚放不开有关。船先是顺流而下,行了半里左右,然后又掉头逆流而上,航速竟然不减!

“时速有多少?”俞国振问道。

“顺流时可以开到十五,逆流时则有九。”

这个速度并不让人十分满意,甚至比起现在的帆船,也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想到这船可以在任何风向、洋流的情形下航行,对于新襄来说,这已经是了不得的进步!原本一年中有些风向或洋流不利于航行的时段,都可以被利用起来,俞国振还是喜上眉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