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风暴 > 六五七、一片降帆出石头(一)

六五七、一片降帆出石头(一)(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正人在朝……黄先生所说的正人,又是谁呢?”

“自是东林、复社诸君子!”黄宗羲说到这里,眉宇微掀,瞪着俞国振:“俞济民,你早年起家之时,钱牧斋等东林诸公,张天如等复社同盟,都没少出力相助。但你如今已成大势,为何行过河拆桥之举,弃东林如敝履?”

顾炎武又是苦笑。

俞国振则是淡淡一笑:“黄先生说我起家之时东林复社没少出力相助……我想问一下,东林复社如何对我出力相助了呢?我要具体之事,而不是口头上说的相助。”

黄宗羲张嘴欲言,但一时间,却找不到什么可以说的。

“故此,愚以为,是否需要有皇帝君王,非我所能言,非诸位所能言,乃天下生民方能定。若有人能有大功于民,天下生民欲立其为帝,则帝之矣。天下生民若以为帝王无用,则可废之矣。”

俞国振这番话,倒是中规中矩,虽然有取巧的嫌疑,但还是让众人觉得满意。

“近代帝皇,我独佩服太祖朱元璋。”紧接着,俞国振又道:“不,应该说,佩服他半个。”

这话就有些大逆不道了,不但直呼太祖之名,而且还说只是佩服他半个。

“朱元璋驱逐鞑虏,这是我佩服他的一半,但他终究跳不出圈子,因此最终为了家天下而兴大狱,乃有靖难之祸,这是我不佩服的一半。”俞国振又道。

“东林复社诸君,给我写了不少文章,但每一篇文章,我都支有稿费,而且借助我的书刊报纸,为东林复社诸君扬名,说起来,这是两利之事对吧?黄先生你当初诗文,也是领着稿费了吧?钱牧斋且不说,张天如人已不在,我也不欲多说他的恶言,我只问你一件事情,张天如所结交东林复社诸君子,有几人为张天如的后事奔走,为何最后却是马士英这阉党和我俞国振这在你心目中过河拆桥之辈在为他谋划后事!”

说到这里,俞国振当真是双眉竖起,怒不可遏。

张溥与他矛盾重重,但毕竟是旧友,政见不同立场不同,随着张溥的死而散去。可是张溥死后,东林、复社诸公都忙着到周延儒那边奔走钻营,想借着周延儒起复的东风弄个一官半职肥美差缺,却将这个儒门领袖的身后之事完全忘了。

“太祖立下如此大功,传基业于子孙,遗恩泽于后世,有何不可?”

“自然可也,但后世子孙若无太祖之能而有太祖之欲,如之奈何?”

说到这里,夏允彝不禁哑口,确实如俞国振所说,崇祯便是没有朱元璋之能而有朱元璋之权欲,国事便至于此。

“故此需要有贤相,正人在朝,约束帝王!”黄宗羲这个时候开口了。

顾炎武听到黄宗羲这样说,情不自禁摇了摇头。黄宗羲还是那一套,无非是用相权来制约君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