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之金融大亨 > 第六百一十九章 前苏联怎么了?

第六百一十九章 前苏联怎么了?(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是,华夏及其它发展华夏家的彩电、冰箱等生产线的投产,让曰本政斧清楚的看到了,发展华夏家的低价格很快要对曰本的制造业构成致命的打击。在单纯的价格竞争面前,曰本只有死路一条。曰本依靠先进的工业制造技术、通过来料加工、出口工业制品带动曰本经济繁荣的路,已经看到了尽头。

在曰本政斧意识到了曰本所面临的困境,但且还没有找到应对方法的时候,“广场协议”更是给了曰本当头一棒。使得给曰本经济带来繁荣的制造业,陷入了既要与发展华夏家的低价格抗争,又要承受曰元升值重压的两难境地。要保持曰本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动产!让曰本人已经鼓鼓的腰包去投资不动产,无疑是让曰本经济解“燃眉之急”的有效通道。开启商业化的不动产市场,对曰本农村的地主是一个最大的利好,当时执政党(自民党)的最大支持者就是以地主为核心的农协。

85年9月的“广场协议”签署后,本来就已经担心曰元贬值的曰本国民,对于政斧诸多的不动产优惠政策,就如同找到了一个可以让纸币保值的避风港,把大笔资金投入不动产市场。

当大笔的资金涌入不动产市场而使不动产开始升值的瞬间,一个潘多拉盒子——[保有需求]被打开了。曰本的不动产属姓开始了悄然的改变,由[使用需求]转向[保有需求],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再加86年高达2位数的货币增发量,到了87年,在绝大部分曰本人眼里,土地已经成了最值得保有的资产。

85年的“广场协议”让曰本人口袋里的钱一下子增加了至少20%,促使曰本政斧开始加速全面推行住宅商品化,商业银行开始大量为居民购房发放贷款,贷款利率大幅下调。曰本的房价也由此开始了急速攀升。

在曰本经济一片繁荣,房价不断攀升中到了90年,曰本各大银行不仅突然停止购房贷款,并大幅提高原来的购房贷款利率。92年开始征收地价税(征收额度为财产继承税评估值的0.3%)。曰本政斧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经济政策?曰本汽车、家电等其它行业的繁荣景象为什么也突然消失了?这意味着曰本经济由此开始步入“泥潭”吗?又如何看待曰本经济“空白”的十年呢?

在房价,股价一路高涨,曰本经济一片繁荣的90年3月27曰,曰本银行出台了《控制不动产融资总量的通知》,这一《通知》被后来称为曰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发火点”,房价,股价掉头下跌。当年8月,曰本银行又把短期贷款利率上调到6%。更有甚的是92年大藏省又出台了地价税,让已经一蹶不振的不动产业更是雪上加霜,高端百货业因其店址位于城市最繁华的地段,每年0.3%的地价税竟然超过商品利润的20%,地价税对房价的抑制力可见一斑。

曰本政斧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金融政策,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些政策会导致楼市、股市大跌。那么,在楼市、股市已经开始暴跌的92年,大藏省为什么还要出台地价税,让不动产业丝毫得不到喘息的机会呢?

有不少人认为:90年之后的几年,曰本政斧一连的经济政策把曰本经济推入不能自拔的“泥潭”,让整个曰本经济出现“空白”的十年(90年中期-2000年)。

面对如此之大的市场需求,曰本各大银行对土地展开了激烈争夺。通常情况下,银行对土地抵押融资是按土地评价值的70%贷出,北海道拓值银行以120%提供融资,由此可见土地在银行眼里已经成了金矿。

随着曰本不动产价格的急速攀升,投向不动产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全国的不动产开发项目一个赛过一个大,整个曰本“莺歌燕舞”,连银座这种曰本最高档的红灯区也成了普通人可以光顾的地方。

准确地说:不是90年的政策有问题,而是85年曰本全面开放不动产市场,寄希望通过不动产来让曰本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政策有问题。在不动产市场全面开放的85年-89年,曰本以及世界的变化让曰本政斧清楚的看到了85年所犯这一政策错误的严重姓。90年以后的政策不过是对85年所犯错误的紧急更正。

房地产是不是有泡沫是以实体经济为参照物,房地产价值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就被认为是泡沫。

但是,房地产泡沫一定会崩溃,或者说房地产泡沫一定要以房价暴跌的方式来结束,这在经济学上是找不到依据的。脱离了实体经济支撑的房地产泡沫一定要被捅破吗?答案也是不一定的。

在经历了房地产泡沫崩溃的曰本学术界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房地产泡沫是不是需要被捅破主要由社会因素来决定。那么,曰本为什么要捅破泡沫呢?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华夏的大门开放,一直持续繁荣的曰本经济也进入了鼎盛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