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纪元1912 > 第239章 绝不妥协

第239章 绝不妥协(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吼出这句话的袁世凯那里还有一丝病态,可这一句话,一吼完,整个人又像瘫了似的,软软的躺在了床,双眼无力的看着那收音机,面那神情尽是苦意。

“李致远啊!你是逼我啊……”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可弱国亦有弱国之尊严、底线,国土寸土不让、国权寸亳不妥,实为弱国之最后底线,今日,兄弟收他人之电,电文称,兄弟妄动之举坏中国中立之大局,当行立即撤军,以保中立之局,然兄弟身为中国人,自不敢不战而言弃土,不战而言丧权!兄弟虽长于海外,亦知数千年来,我族祖先誓死悍卫之物,国权、国土虽死亦不可让!兄弟与江苏陆军诸将土已抱定为国不惜已身之的决心,以我等之卫国决心固守胶澳!兄弟在此再次重申,兄弟与江苏陆军十万将士之决心,拼我一身,以报我中华报我先烈报我民族”

李子诚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悲愤之意,之前自己曾以为,收复胶澳这等爱国之举一出,必定全国响应,可最后呢?自己差点落得破坏大局的骂名!这心里怎能不恼!国人的爱国之情需要去唤醒。

“可如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在这里,兄弟恭请全国之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至,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闭眼睛,李子诚吐出一句话来,这并不是张一麟为自己起草的演讲稿的开头。

“今日发生何事,已无需多言,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胶澳事件,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置,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震惊。此事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诸位同胞关心国难,对此事件,当然是特别关切,兹将关于此事件之几点要义,为诸君坦白说明之!”

青岛俾斯麦山炮台,千名炮台官兵同样停止了手头的工作,挤在收音机前,听着广播中传来的声音,这是他们在到达青岛后第一次收听广播,甚至这收音机都是航空队空运来的,随后被紧急送往各个要塞炮台。

于涛低着头,听着广播,他的腰间拄着冲锋枪,而在附近,几名德国人则从翻译那里听着广播的翻译,事实,当收音机中第一次传出声音时,那些换了江苏陆军军装的德国人同样非常惊讶,因为收音机市不过两个月,他们中的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东西。

“第一,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中央政府的外交政策,向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本人身为淮海经略使自应服从中央之和平外交政策,因我国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

在张一麟起草这篇演说稿时,李子诚特意加入了这几句话,这是自己最喜欢的演讲词,因为曾经这是一个弱国在面临绝境时发出的呐喊,一个弱国抗争,就像,现在,就像此时!

从接收胶澳的那一刻起,再到昨天袁世凯宣布中国对德宣战,中国的、亚洲的,甚至世界的历史已经被改变,想到历史因自己而改变时,李子诚再也没有一丝恐惧,与先前的内心的悲愤相比,此时声音尽管低沉,却又带着一丝决然。

看着发表演说的人,赵琪惊讶的发现,此时的他和之前的他判若两人,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他的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

然对和平之追求,为和平之委屈,绝不意味行丧权辱国之举动,前日,德国意无条归件归还前清所得胶澳租借地于中国,中央商谈之际,兄弟不忍座失此等收复国土,恢复国权之良机,断然以中国公民爱国之心使然,越过中央与德人会谈,商定胶澳接收事宜。

岂料因此横生事端,日本竟以威力相威慑,勒令我江苏陆军撤出胶澳,并发最后通牒,勒我交出胶澳,兄弟虽少年莽撞,然涉及国家尊严领土,却不敢有妥协之心!不敢让国土与外人,行以卖国之举……”

“李致远!”

躺在床“病重”的袁世凯一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话语,脸的肉瞬间抖起来了,不用去想,不用去猜,他都能猜出那小子下面的话想说什么,那小子要死守青岛。

“快,快请段总长来,不,现在就发电报给山东,令其立即给青岛送一批械弹过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