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纪元1912 > 第32章 金融乱引币制(求月票!)

第32章 金融乱引币制(求月票!)(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总理!”

打断下属的话,陈在一旁出言提醒道。

“根据目前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在上海金融界,钱庄业和银行的处境不尽相同,对待废两改元的态度各异。钱庄作为中国本土旧式金融机构的代表,在金融市场长期居于支配性地位,其经营以银两为基础,传统业务是银钱兑换,后以经营银两和银元兑换为主。钱庄虽然也办理存放款业务,但存入银两有利息,存入银元则无利息;存户若要取得利息,须兑换成银两入账。

在上海金融市场上,历来由钱业制定银元折合为银两的价格即“洋厘”和同业之间互相拆借银两的利息“银拆”,既可收取银洋兑换佣金,又可通过囤积或抛售银元,赚取差价。由于银两制的存在,上海银行业大部分票据清算须由钱业公会汇划总会进行,不少银行不得不在钱业开户存款,少则五六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甚至同时开设银两和银元两种账户,导致大量的资金被搁置。一旦银两制被废除,洋厘、银拆自然跟着消失,这将直接导致钱庄市场掌控权的丧失,业务缩小和盈利减少,传统优势难以为继;对银行业则意味着交易和结算成本的降低,不复受制和依赖于钱业。

正因为如此,自从去年,上海银行公会正式成立后银行业人士和一些经济学金融学者便多次主张实施废两改元,但时至今日,仍然未能改变“两重元轻”的局面,这可这事件牵涉到钱国钱业,现在时机还不甚成熟!”

“总理,中央发行货币的确需考虑铸币之税,但铸币岂仅为获利?”

在反问之余,深知如无铸币之利,恐怕以财政部目前的状况也很难拿出那笔巨款出来,孔繁普便接着解释道。

“当然,铸币如以亏本运营,势必不可行,所以财政部可以统一全国辅币之时,制定新型辅币,新型辅币可在设计时参考当前原料物价,制定新式辅币,而新式辅币必须考虑物价上涨带来的融铸问题,辅币只是辅助货币,无论是以银两,还是银元,最终在辅币统一之时,必须统一中国货币,”

双眼满怀期待的看着总理,孔繁普的声音不禁微微提高。

“总理,自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实行了几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措施,比如“车同轨、书同文”,总理在上任后,不亦成为国务院国语读音委员会,欲统一国语读音吗?而在秦始皇更为重要的举措却是发行秦半两,尽管在某种程度上统一了货币,但事实上,两千年前商业很不发达,货币还是城市居民和上层社会的支付手段,所以这一措施更多的是传达出秦国统一天下的意义,此后各个王朝不断的在货币统一上反复,但却一直未能形成真正稳定的货币体系,连铸币权也一直被官家和民间同时拥有,自张之洞一条鞭法后,银两开始成为中国法定货币,然而银两却非科学货币,就目前我国实行的银两制来说,银两制包括实银(实际流通的银两)与虚银(作为记账单位的银两)。实银,如北京的十足银、天津的白宝银、上海的二七宝银、汉口的公估二四宝银等。虚银,如上海的九八规元、天津的行化、汉口的洋例和北京的公砝等,所有的实银交易都必须折算成特定虚银两之后才能入账。

不成熟?

明万历年间起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晚清又有官铸龙洋,在实际交易中使用日广。宣统二年清政府曾公布《币制则例》,规定国币单位为元,1元银币重库平7钱2分,含纯银九成,合银6钱4分8厘。民国三年,财政部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国币为银元,后开铸被称为民间称为“袁大头”的国币银元。虽然袁大头银元发行后受到欢迎,但银两制依然存在,而两元混用之不便,每年给中国经济造成以亿万之损失!”

作为哈佛商学院建院之后的第一批学员,在美国留学时,孔繁普所选择的毕业论文即是以“两元混用”为主题,对两元混用之弊端自然再清楚不过。

“在两元混用复杂的货币制度下,每每呈现的是近似荒唐的交易和结算图景:实际收付场合大都用银元,计账仍以银两为准;无论以银元易换银两,还是以银元易换银两,均需辗转折算,十分复杂,加大了交易成本。由于其他国家多采行金本位币制,从事对外贸易者既要面对金银比价变动,还要考虑银两与银元两元间行情的涨落。因此,上海商界早已有改用银元的呼声!”

“但是别忘了占据中国金融主要市场的钱庄!”

陈在一旁出声提醒道,“废两改元”早在上届财政部即已立项,同样也是财政部的即定政策,一直未予推行,原因很简单,就是考虑到这一阻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