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盛唐挽歌 > 第244章 故事背后的故事

第244章 故事背后的故事(第1 / 7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至少是现在,方重勇跟陇右节度使杜希望,属于两条平行线。理论上,彼此之间不得干涉对方的政务和军务。

这也是基哥派方重勇去陇右的初衷:招兵,顺便看看陇右边军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然而,理论上的事情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方重勇之所以还是要去鄯州城,只是因为要在陇右各军中挑选精锐好手,所以不跟陇右节度使打交道是不可能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仰仗杜希望的配合。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方重勇会低声下气,直接跑到鄯州城,像个下属一样去给杜希望点卯请安。

第244章故事背后的故事

大唐在狄道县以西的地方,再也没有任何一个驿站,武阶驿便是陇右地区最靠西的一个驿站。过了狄道县之后,这里便随处可见当年废弃了的营垒残骸。

有的是唐军的,有的则是吐蕃人的,还有那些走几里地就能见到一个,规模不等的戍堡。在陇右边境,战争的痕迹随处可见,毕竟,大唐与吐蕃休兵也就这几年的事情,之前断断续续打了几十年。

出于刁民害朕思维的警觉性,方重勇并没有傻乎乎的直接奔向鄯州城,而是在鄯州以东最近的龙支县县城停留了下来。龙支县因为临近龙支谷而得名,建在一座山丘的高台之上。

这座城的经济价值近乎于无,但军事上却是监视河湟谷地人员进出的绝佳“观察哨”。

龙支县县城在大唐区划中是“县”,但它却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军营,非常规范的屯兵之地。这里驻扎了五百边军,乃是隶属于临洮军序列的一个营。

这座位于山丘之上的小城,方重勇目测长度不超过一千米,宽度才一百多米!把军营、粮仓、库房、校场等地除开,也就没多少空间给随军家属了。

等方重勇一行人进入龙支县县城后,营主立刻把自己的居所让了一出来,并派人去鄯州城,通知陇右节度府派人来跟方重勇对接政务。

到了天黑,在草草吃过一顿边军的普通饭食后,方重勇便来到那间石头搭建起来的简陋卧房。他在屋内点起火把,并将一张草绘的地图放在满是灰尘疏于打理的石桌上查看。

不得不说,大唐的强盛,让它可以利用这样不具备经济价值的城池,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承担得起损耗。

方重勇为什么不直接去鄯州城“报到”,而是选择在龙支县停下来呢?

因为他既是监察御史,又是陇右监军使,在陇右地区有着自由活动的绝对权力,并不需要向包括陇右节度使杜希望在内的任何人报备。

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绝对不能因为个人感情而忘乎所以,从而忽略该有的礼仪与矜持。

换句话说,方重勇并不是隶属于陇右节度使麾下序列的人员,而是代表朝廷在此地公干,甚至还有监视陇右地区军务的隐藏任务。他只听命于朝廷,具体来说,宰相的话都不需要听,只需要听命于基哥一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