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第179节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第179节(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大多数人没察觉到夏元吉的变化,文渊阁七人则是例外。

作为朱棣的机要秘书,七人对天子的了解,多少优于他人。比起身在局中的六部官员,解缙和杨士奇等人更能站在另一个角度观察这件事。

“天子会动户部,却不会处置夏元吉。”

调开夏元吉,令他去浙西治水,正代表天子对他的信任和回护。

永乐帝会继续重用夏元吉,此事毋庸置疑。会如何处置其他户部官员,大概要看他们有没有蹚山东的浑水,踩进去的脚,到底陷了多深。

工部的奏疏如纸片一般飞往北平,工部尚书,左侍郎和员外郎都有治水经验,在奏疏中自请同夏元吉一起奔赴浙西。三个不能一起去,去一个也好。

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上,永乐朝的多数官员尚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官场倾轧,政治斗争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先解决大事才是根本。

人无完人。

不失大义,略有私心,人之常情。如此,皇帝才会放心安排工作。

要是人人都如篡权之前的王莽一般,走路都能用尺子量,皇帝才该睡不安稳。

各地的奏疏依旧按时由通政使司封存,经文渊阁,再送往北平。

快马每日驰骋在官道上,沿途官驿日夜都要有人看守。遇上连夜赶路的急件,不能及时更换马匹,驿丞到小吏全要获罪。

北平的气氛更加紧张。

天子要北征大漠,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千年未变。

从开平卫,兴和所和全宁卫聚集起的大军,吃饭是个不小的问题。饿着肚子的军队,再勇猛也没法打仗。

工部尚书的奏疏快马加鞭送到北平,朱棣的回复也很快,维持原命。

简单一句话,一事不烦二主,就是夏元吉了。

这下子,留京官员更摸不透天子到底是什么心思。到底是看重夏元吉一个人,还是释放给所有户部官员的信号?能不能给个提示,好让大家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安排。

可惜朱棣不是一般人,想完全猜透他的心思,难度不下于徒步登上珠穆朗玛峰。

留京官员猜不透天子的意图,心中打鼓。关键人物,户部尚书夏尚书却打起包裹,带着随从奔赴浙西。比起同僚,夏元吉格外的平静,平静中甚至有些许期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