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第194节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第194节(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枯黄的禾苗,空旷的田地中,很快响起噼啪的炸裂声。

刚领到赈灾粮的父老走到田边,双目被烟熏得生疼,却坚持着不肯退后一步。但凡还有力气的,都加入了扑灭蝗虫的队伍。

耆老,青壮,健妇,连韶龄幼童都随着父母的脚步,在黑烟中扑杀毁了家人生计的罪魁祸首。

黄昏时,浓烟渐渐散去,泪水在农人们染有烟尘的脸上留下一道道印痕。

农人们相携跪地,向京城方向再拜。

关在北京刑部的犯官,大多将免于戍边,也不必到崇山密林里去做人猿泰山,只要勤劳肯干,子孙仍有出头之日。

这就相当于在犯官眼前吊了一根胡萝卜,想要让子孙有个好前程?必须照着皇帝的话好好种田。

针对河南蝗灾,朱棣下令调拨北平库仓赈灾。

但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令户部遣官到大宁择选良种,为顺天八府,也为蝗灾之后的春耕和补种。

土地是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

“天子仁德!”

“陛下万岁万万岁!”

乡间有文人说,今上篡位夺权,逼死亲侄,是暴虐滥杀之人。但于现下的河南百姓而言,朱棣却是一个圣德慈爱之君。因为他让大家有了活路,有了继续在祖辈土地上生活下去,不用流离失所的希望。

朱棣生于战火,少时尝居凤阳,深知百姓疾苦。太祖高皇帝立国之后,年长受命镇守北方,冒霜雪出塞,与士卒同甘共苦,他所经历过的,绝非生于膏粱,长于皇宫,几乎不出大内的侄子所能体会。

远在北京的朱棣不能亲耳听到高呼万岁之声,却能从布政使和都指挥使的奏疏上看到百姓的真心拥戴。

大灾之后,赈灾粮只能缓解一时,不如发给百姓良种,耕牛,农具,奖励百姓耕种,以此避免田地荒废,流民大规模出现。

为免蝗灾再次蔓延,朱棣采纳沈瑄的建议,下令卫所官军扑蝗。

“懈怠,于救灾不利者,以罪论。”

皇令下达,河南境内,以都指挥使司为主,布政使司协同,卫所官军全被调动起来。

烟熏火烧,掘地三尺。但凡能想到的办法,都要用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