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帝王之友(重生) > 帝王之友(重生) 第172节

帝王之友(重生) 第172节(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她追问那些将士,有的人说好像见过,有的人说没见过,谁也说不上来刘原阳是死是活,崔季明一颗心往底沉下去。

泽与刁琢身子不适,殷胥又有要事急着回长安,一行人便先一步来到了和州。

殷胥早早递书信去给和州,和州刺史是个从长安左迁的寒门官员,已经一把年纪,白须飞扬,却不妨碍老人家爱美食更爱美人。宣州因手工业而富足,那和州就是因靠河运而繁华。

和州刺史提前将大批百姓迁至和州的消息递给南地各大商户,那些前两年靠着冻灾救济而赚了一笔的富商,各个带着粮米与大船而来,抢的是三门生意。

粮米出售,必定是最先的。宣州城内百姓不像是村中农户,两税法实行以来,这批人都是以钱纳税,家中好歹都有存银,买粮米肯定不成问题。

她果断的怂了。明知道越拖越没活路,但就是想晚一点是一点。崔季明因为这种拖延症,在脑内狂抽了自己十几巴掌。

更让她惊恐的不是安王与安王妃诡异又强作镇定的目光,而是殷胥已经莫名其妙的迈入内心蜜月期,变得格外的……主动。

只要是崔季明偶尔被马背颠的腚疼,想去车上趴会睡会儿,他就没有得闲的时候。

崔季明不知道他怎么会有这么粘人的时候,她就是眯着躺一会儿,殷胥捏捏摸摸她耳朵都能玩半个下午,她时常一睁眼,便是某人近在咫尺的睫毛。

崔季明心道:他就偷偷摸摸的有本事,要是大庭广众之下,比谁都人模狗样。

二则是船运生意,和州下游是扬州江都润州丹徒几座大城,不少人可能会选择直接从和州向下游走。在大邺以前还从未有过面向百姓的这种大型客运生意,谁都想先抢上第一波,然后可以直接带上富户去下游各地买地买房产了。

三则是给那些没钱却有的是力气的贫农。长江下游的耕田很多都是最近十来年才开发出来的,永远都是地足人不够,应该会有各地的地主直接来和州招人,愿意签订几年租佃契约的,便直接拖家带口用船接走。

大邺如今虽然危机四伏,却也跌跌撞撞的往前跑,无数新生的事物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哪里都需要人来做事。崔季明觉得自己带如此多百姓来和州,起初是为了良心,但他们这批人也必定能让和州与长江沿岸在一段时间内更繁荣。

她怕的是,既然行归于周有意为之,绝不可能轻易罢手,流民大潮北至苏州,南至东阳,如同一块抠不下来的膏药贴在这里,朝廷不知道是打算怎么打压,但若是兆在此时起兵,南北同时事变,怕是大邺也要支离破碎。

崔季明急切,殷胥心中也不会比她好到哪里去。

他简直有衣冠禽兽的潜质。

崔季明现在都不敢往马车内坐了,好似身体被掏空的中年老男人躲避如狼似虎的媳妇,她宁愿坐在马背上睡觉。

从宣州到和州的路,总共两百里,算不上很远。只是很多老人孩子步行或推车前往,队伍越拖越长,路上还有些积雪或冰层,也不是很好走。

两百里路上,不断的有宣州周边村落的百姓在刘家军的护送下而来。当那些满身血污,面色疲惫的刘家军纳入队伍后,迎来的是各家的欢呼。

带出城本就不太够的粮米硬生生被各家挤出了将士们的份额,谁家媳妇路上编的草鞋已经穿在了他们的脚上,崔季明却找了半天,也没有从一波波汇入人流的将士中,找到刘原阳的身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