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慈安天下:不一样的甲午 > 第264章 细微变化

第264章 细微变化(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慈安在避开高层就体制改革的争论,一声不响的搞起具体的变革来,首先她让所有的人都感觉到国家强盛之后,国力充盈的情况下,先从一些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进行改起,让大清朝子民知道朝廷的变革能给他们带来是什么样的实惠。

在首批驻外公使向皇上与皇太后再次跪行三拜九跪的大礼之后,孙志仁便将他们从朝堂上带了下去进行最后的培训去了,同时这批外交使节的出行时间也已经给订好了他们将按照西方现行的外交惯例带领他们的家人一同赴任去了。

在将这一批外交使节送走之后,一年有过去了,在当年年底,内务府最终报给皇上的库银收入又在去年的基础上增收了四成之多,再者由于从皇上皇太后带头勤俭节约,将当年偿还购买军舰所欠的德美两个的债务偿还之后国库还有不少的结余。

由于国力的剧增,国库的银两花不完,于是慈安在接到美国提出想帮助大清朝在京城建造一所大学堂的计划之后,慈安让皇上立即给与批准了,与此同时,慈安又在京城同时开设了一所完全由大清朝自己建造的北京大学堂。

慈安为了改变教育及科考制度,在早朝上提出来组建一个新的管理衙门,就是将朝中也有的国子监该名为督学衙门,全权负责大清朝的教学体制的改革,大清朝便推开了教学体制的改制。

慈安让皇上颁旨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私塾,由朝廷在各地开设新学校,学校仿制当代西方的教育制度,开设小学,初中,学科也开设了国学、算术、自然科学等等,

同时皇上颁旨鼓励全国各地开设男女同校学习的班级,鼓励女子到学校学习新的文化知识,这是慈安变革的第一步,学校的费用由朝廷国库开支,师资由各省督学经过考核选拔的人员来担任。

同时为了加快对师资力量的培训,在各省开设为培养教师的的师范学校。专门为各省培养师资力量。

在慈安变出改革计划的第一步,从阻力小的事务方面先改起,这样通过文化教育,解放一下目前的大清朝在教育方面的长期禁锢的学风,让大清朝的子民们都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从而试图改变一下过去长期形成的男尊女卑的局面。

慈安在稳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有加大了工业体制的改革,在李鸿章等人的积极推动之下,大清朝的工业体制正在形成,大清朝的工业门类已经初步形成了,有采矿业、冶炼业、机械制造等等行业。

目前据说李鸿章创办的江南造船厂已经制造出大清朝的第一艘货运船舶来了,而且该船的吨位还不小呢。于此同时大清朝的铁路建设也迎来了一个**,在以北京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铁路建设也在积极地推开了,有北京通往东北、东南等地的铁路正在修建之中,估计在三年内将形成一个初步的铁路运营网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