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159章 非凡的一年

第1159章 非凡的一年(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名传世名画,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不应成为私人物品,埋藏于深宫之中,永不见天日。

国内经济、文化、军事三开花,大明在海外,同样是四处开花!

在非洲,大明开凿了十几年的苏伊士运河终于成功通航!

它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去的航程,至少缩短了两万里航程,被西洋人称为“东方伟大的航道”!

相对于代代相传的家族企业,股份制企业更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活跃经济。

八月,齐王朱和岱在南京成立了皇明博物馆。

里面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以及杜甫、王羲之等很多诗人画家的手稿,其中不少是仅存的珍本,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极为罕见。

出于对文化的热爱,原本齐王朱和岱打算将北京紫禁城当成皇明博物馆的地址,在他眼中,紫禁城本身就是一座无价的珍宝文化,反正也用不着了,还不如面向全世界。

毫无意外,齐王的过激思想,被满朝诸公喷成了狗,连太上皇朱由检都拎着棍子气喘吁吁的赶到齐王府,将“高尚”的孙子暴打了一顿。

朱慈烺也是反对的,在皇权时代,紫禁城代表的意义并同寻常,即便是闲置了,也不能作为人人来往进出的景点。

主要是因为,北京紫禁城和南京紫禁城的建筑基本一模一样,开放了不仅有损庙堂的威严,还会对皇宫的安全造成影响。(外人基本不知道紫禁城内的布局,特别是后廷,刺客进去跟进入迷宫一样)

除非有朝一日,大明像未来的英国和日本,实行君主立宪,政令并非出自紫禁城了,那时或许可以开放宫殿.......

朱慈烺为了支持三子的文化事业,特地命人从大内宝库取出十大传世名画及部分珍宝,给皇明博物馆撑场面。

这些都是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